学校秉承“志比昆仑,学竞江河”的校训和“自信、严谨、开放、有为”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战略,认真落实“四个显著提升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和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继承传统,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地方及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围绕“做强工科、做精医科、做优农科、提升经济和管理学科”的本科教学改革思路,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强化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构建了“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7个,涵盖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形成了“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其它学科协调发展”的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急需人才的专业体系,专业布局合理;学校培育建设特色优势专业的导向与战略逐渐清晰,建设效果逐步显现。
表1 本科专业一览表
学院 |
系(部) |
专业 |
学院 |
系(部) |
专业 |
医 学 院 |
临床医学系 |
临床医学 |
财经 学院 |
财政金融系 |
金融学 |
医学影像学 |
财政学 |
||||
麻醉学 |
工商管理系 |
工商管理 |
|||
医学检验技术 |
人力资源管理 |
||||
护理学 |
市场营销 |
||||
口腔医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
管理科学 |
|||
公共卫生系 |
预防医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药学系 |
药学 |
电子商务 |
|||
药物制剂 |
贸易经济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中药学 |
旅游公共管理系 |
旅游管理 |
|||
中医系 |
中医学 |
行政管理 |
|||
针灸推拿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
藏医系 |
藏医学 |
机械工程学院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农牧 学院 |
动物医学系 |
动物医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动物药学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
动物科学系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冶金工程 |
|||
动物科学 |
工业设计 |
||||
草业科学系 |
草业科学 |
机械电子工程 |
|||
农林系 |
林学 |
水利电力学院 |
|
水利水电工程 |
|
农学 |
农业水利工程 |
||||
园林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
植物保护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园艺 |
土木工程学院 |
|
土木工程 |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城乡规划 |
||||
化工 学院 |
化学工程系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
化工机械系 |
自动化 |
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
|
生物技术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环境科学 |
||||
盐湖系 |
环境工程 |
生物工程 |
|||
应用化学系 |
制药工程 |
直属系部 |
地质工程系 |
资源勘查工程 |
|
应用化学 |
地质工程 |
||||
财经 学院 |
经济学系 |
经济学 |
测绘工程 |
||
经济统计学 |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会计与财务管理系 |
会计学 |
||||
财务管理 |
基础课教学研究部 |
日语 |
2013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及新增专业、停招专业
招生专 业总数 |
增招专业 |
停招专业 |
减招专业 |
限招专业 |
隔年招专业 |
57 |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城乡规划 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4.过程装备及其自动化 |
1.植物保护 2.日语 3.经济统计学 4.藏药学 |
1.预防医学 2.临床医学 3.林学 4.动物科学 |
1.中医学 2.药学 3.农学 |
1.医学检验技术 2.医学影像学 3.药物制剂 4.市场营销 |
2013年我校全日制在校生共15342名。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3525名,专科生412名;在校研究生975名,其中博士生43名、硕士研究生932名;留学生2名,预科生428名。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88.2%。
表2 2013年在校学生数统计表 (人)
各 类 学 生 数 |
全日制在校学生数 |
折合在校生数 |
|||||||
本专科学生数 |
硕士生数 |
博士生数 |
留学生数 |
预科生数 |
夜大(业余)学生数 |
||||
合计 |
普通本科生数 |
普通专科(高职)生数 |
|||||||
13937 |
13525 |
412 |
932 |
43 |
2 |
428 |
6161 |
15342 |
17703.3 |
2013年我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计划本科招生3650人,均为一批次录取。实际录取本科3650人,本科预科430人,专升本140人,全部完成招生计划。录取的3650 名本科新生中,本科省外生源1269人,占34.8%,本科省内生源2381人,占65.2%;本科男生1934人,占52.9%,本科女生1716人,占47.1%;本科民族学生1397人,占38.3%。
其中:国家免费医学定向招生计划70人,实际完成招生计划70人(男生35人,女生35人),最高分515分,最低分426分;省内免费医学定向招生计划100人,实际完成招生计划100人(男生39人,女生61人),最高分538分,最低分427分;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100人,实际完成招生计划100人(男生53人,女生47人),最高分464分,最低分368分;专升本计划140人,实际完成招生计划140人;省内少数民族预科计划430人(民考汉(理工类)300人,民考民(理工类)80人,民考民(文史类)50人),实际完成招生计划430人(男生229人,女生201人)。
学校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不断改善师资引进和培养的工作环境和制度保障,使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机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日趋合理。
2013年,我校1227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98人、硕士学位的726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67.16%;正高职称262人、副高职称405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4.36%;平均年龄40岁;学缘结构外校及本校比例接近4:1。
表3 2013年专任教师职称、学位、学缘情况统计表
教师人数 |
职称结构 |
学位结构 |
学缘结构 |
||||||||
高级 |
副高 |
中级 |
初级 |
无职称 |
博士 |
硕士 |
合计 |
本校毕业 |
外校毕业 |
||
人数 |
1227 |
262 |
405 |
358 |
123 |
78 |
98 |
726 |
824 |
292 |
935 |
比例% |
100% |
21.35 |
33.01 |
29.18 |
10.02 |
6.36 |
7.99 |
59.17 |
67.16 |
23.80 |
76.20 |
表4 2013年专任教师年龄结构情况统计表
教师 人数 |
34岁以下 |
35-44岁 |
45-54岁 |
55岁以上 |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
1227 |
406 |
33.09 |
490 |
39.93 |
294 |
23.96 |
37 |
3.02 |
2013年学校教师总数1236名,折合在校生人数17703.3,生师比为14.3:1。
表5 2013年生师比统计表
专任教师 |
外聘教师 |
教师总数 |
折合在校生数 |
生师比 |
1227 |
17 |
1236 |
17703.3 |
14.3:1 |
学校采取多项措施鼓励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和开展专题讲座。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98%。
表6 2013年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统计表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 |
授课情况 |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
|||||
其中 |
由教授授课的课程门次 |
由副教授授课的课程门次(门次) |
|||||
符合岗位资格(人) |
教授 (人) |
副教授(人) |
为低年级授课的教授(人) |
为低年级授课的副教授(人) |
|||
667 |
262 |
405 |
260 |
402 |
1240 |
1325 |
98% |
表7 2013年学校本科教育经费支出(元)
项目 |
经费(元) |
生均经费(元) |
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 |
30756109.57 |
2274.02 |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
7572848.96 |
559.91 |
本科实验经费 |
2542544.15 |
187.99 |
本科实习经费 |
3271743.46 |
241.90 |
2013年学校生均占地面积113.16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8.62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5.73平方米;教学用计算机台数4147台,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27台。
表8 2013年校园、校舍面积情况统计表
全日制在校学生数(人) |
教学行政用房 |
校园面积 |
实验室面积 |
学生宿舍 |
||||
建筑 面积 |
生均 面积 |
占地面积 |
生均 面积 |
实验室 面积 |
生均 面积 |
建筑 面积 |
生均 面积 |
|
m2 |
m2/人 |
m2 |
m2/人 |
m2 |
m2/人 |
m2 |
m2/人 |
|
15342 |
241342 |
15.73 |
1736103 |
113.16 |
56070 |
3.65 |
132206 |
8.6 |
2013年,学校图书馆纸质图书馆藏量达133万册,当年新增纸质图书63557册;纸质期刊17320种;电子图书总量达405000种;拥有58个数据库;全校生均图书为75.13册;当年图书流通量为35466本次。
表9 2013年图书馆馆藏文献情况统计表(一)
纸质图书(册) |
纸质期刊 |
电子图书(种) |
||||
总量 |
当年新增 |
总量(份) |
种类(种) |
总量(种) |
数字资源量(GB) |
当年新增(种) |
1043920 |
63557 |
287992 |
17320 |
405000 |
5755.75 |
5000 |
表10 2013年图书馆馆藏文献情况统计表(二)
电子期刊 |
当年文献购置费 (万元) |
当年图书流通量 (本次) |
其他数据库(个) |
|
数据库个数(个) |
期刊种类(种) |
|||
28 |
43090(含OA期刊) |
410 |
35466 |
30 |
表11 2013年图书馆馆藏文献情况统计表(三)
折合在校学生数 |
图书总量(万册) |
生均图书量(册) |
17703.3 |
133 |
75.13 |
2013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3187.28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8278.39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3097.72元。
表12 2013年8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基本情况统计表
教学科研仪器拥有量 |
设备生均情况 |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 |
||||
数量 (台、件) |
金额 (万元) |
折合在校生人数(人) |
生均值 (元/人) |
新购设备 (万元) |
新增(净值) 设备(万元) |
所占 比例(%) |
21665 |
23187.28 |
17703.3 |
13097.72 |
8812.52 |
8278.39 |
55.5 |
“学校现有服务器35台,核心交换机7台,接入交换机350台。网络基础建设已初步完成,目前校园网信息点11649个,入网用户5000多人,教育网出口带宽300M,提供网络教学、教务管理及综合信息服务等系统30多个。部署了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数据交换平台和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数据漫游,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积累了信息化数据集成经验。
3.1.1 调整专业结构,加大专业建设力度
围绕青海省“两新三区”建设目标,调整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形成了2013-2020年度专业调整情况预测报告,初步形成专业调整及发展动态管理机制;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组织申报了“乳品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环境生态工程”3个工科本科专业;对现有专业进行梳理,形成《欢迎使用亚博App2013年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指导性意见》,全面开展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订工作;制定了工科重点建设专业方案和经费预算方案,确定了“新增专业”、“优势特色专业”发展方案;开展“卓越计划”系列专业立项建设工作,“化学工程与工艺(盐湖工方向)”、冶金工程”等3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构建了类型多样、主动适应青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工科教育体系。
根据专业特点,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必修课占总学分的85%左右,选修课占总学分的15%左右。列入教学计划中的实验(含课内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各实践性教学环节累计学分,经、管、文学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15%,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25%,医学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35%。
3.1.2 以教学改革为目的,调整课程建设重心
一是全面实施《欢迎使用亚博App2013年课程建设项目计划》,课程建设继续投入100万元,对“卓越计划”系列项目、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项目、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项目、分类课程建设项目、课堂教学和考试综合改革项目、学术创新与公共素质类课程项目、对口支援课程类项目7个方面进行了资助建设,着力解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薄弱、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教学资源紧缺等突出问题。二是加强立项课程过程管理,对过去立项建设的课程开展跟进检查、验收,本年度所有课程均验收合格。三是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在全校范围内征集了教育思想类、专业(学科)教学类、教师发展通识培训、精品示范类、国情政策类、文化素质类、技术技能类七种类型的教师培训课程。其中专业(学科)教学类课程53门,其他课程46门,共计99门课程。
3.1.3 强化教材管理运行模式,做好教材建设工作
结合教材管理工作实际,对现行《欢迎使用亚博App教材征订采购管理办法》等7个管理制度及规定进行制定、修订合并为5个;成立了教材招投标领导小组,以公开招标方式,实行教材采购,优秀教材选用率达到65%,课前教材到位率达到99%;继续开展教材建设立项建设工作,《藏医八十幅曼唐教学实验指导》等5门教材予以立项资助建设。
3.2.1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强化制度建设
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工作,调动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及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同时,注重现场管理,学期初,教务管理人员深入院系及教学现场,对任课教师配备、到岗,学生报到、出勤及教学楼宇设备设施状况进行了检查。
出台《关于加强欢迎使用亚博App课堂教学管理的相关规定》,严格了考勤制度、严肃了课堂纪律、加强了教风建设、规范了考试秩序、强化了监督体系。
3.2.2完善“三级”听课制度,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听课活动
校领导、职能处室副处以上干部152人参加随堂听课549门次,形成了领导干部和教学管理人员深入课堂了解教学运行情况,服务本科教学的良好氛围,对教风、学风、校风的培育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3.2.3 狠抓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环节
为保障我校本科生学位论文质量,避免学术造假现象,首次利用“中国知网学位论文检测系统”对部分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专项抽查工作,抽查结果良好,符合相关学术论文检测要求。通过评选,《头隆病的诊断和藏医药罐疗法及疗效研究》等55篇毕业论文(设计)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55名教师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
一是以教师发展中心为依托,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制定了《欢迎使用亚博App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欢迎使用亚博App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013年工作方案》,修订了《欢迎使用亚博App教师培训暂行规定》。二是“名师计划”为抓手,选拔培养机制不断完善,制定了《欢迎使用亚博App教学名师培育计划实施办法》。三是加大外派力度,促进学历提高,利用“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5名教师分赴云南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进行学习;利用“本科教学工程项目”,8名教师赴清华大学学习; 880余名教师参加了省教育厅举办的高校教师师德培训。四是在教师素质拓展培训中,自主创新培训,首次由教师自主选课,确定培训内容,提高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首次将户外拓展训练列入培训内容,让教师走出课堂、打破隔阂、拉近距离,提升了教师的协作能力和进取精神,培养了良好的团队意识。五是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师资培训课程及师资库,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符合校情的培训课程体系。六是组织57名新进教师以自主选课的形式开展了网络在线教育培训,共计30门课程75学时。七是开展大规模教学观摩活动,组织45名青年教师观摩了32名优秀教师的课程,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八是开展评优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8名教师获得校级一等奖,10名教师获得校级二等奖。同时,8名教师获“青海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胜奖”;开展了微课教学竞赛活动,10名教师获校级奖,关丙胜老师获国家级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11名教师获小岛奖。
一是继续开展分级教学、因材施教等教学改革。在新生《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课程中继续推行分类、分级教学模式,选拔优秀学生组建了三个 “因材施教”示范班。同时,对“因材施教”示范班新增了淘汰机制。二是推行“小班授课及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在农牧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在计算机系开展公共计算机课程考试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三是构建素质教育平台,提高学生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开设反映区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的5门文化素质类公选课程,99门素质类公共选修课程,以清华大学远程课程为主体,学校教师现场讲授、网络尔雅通识课程为辅进行人文素质教育,29109人次学生收益。四是稳步推进夏季小学期,活动中心下移,以院、系(部)活动为主体,紧紧围绕学风建设,继续巩固深化对口支援成果,重视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学校层面安排的学术报告、系列讲座、教师干部培训、学生实习实践等活动中,国内外各高校、科研院所来校专家超过百人,为历年夏季小学期来校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参与部门最多。
出台了《欢迎使用亚博App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试行)》,对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强化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凸显了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完成了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及省级推荐工作,7项获得校级一等奖,9项获得二等奖,9项获得三等奖。7项校级一等奖推荐后,获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加大教学研究立项工作,项目经费由原来的2500元提高到5000元。全年资助项目25项,其中8项为经费自筹。同时,对上年已立项的33项校级教研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对17项通过答辩评审,进行了验收。依托本科教学工程,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Android移动学习平台”、“2013年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第三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经济学的智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支持西部受援高校和管理干部到支援高校研修”五个项目获得国家级项目。加快教学基本建设,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全力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进程。完成了“一省一校”规划中教学实验平台规划及实施方案,专项经费的投入将极大改善学校基础实验教学、语音室及多媒体教室状况。
树立创新创业理念,营造科技实践氛围,通过“挑战杯”作品大赛、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对2011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行了答辩暨材料鉴定,《分析藏红花素对大鼠腹腔细胞的体外吞噬和NO释放的影响》等35项课题顺利结题,其中《冶金废渣黑陶太阳能集热板的开发及应用研究》、《小檗毡蚧Eriococcus berberis雄虫形态及分化的研究》、《基于完全二叉树结构的堆调整算法》等六项课题被评为优秀项目;完成了2012年度“欢迎使用亚博App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1个项目中期检查工作;2013年共有23个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在全国第十三届“挑战杯”中,我校选送的4件参赛作品取得优异成绩。《基于完全二叉树结构的堆调整算法》获得二等奖,《冶金废渣黑陶太阳能集热板的开发及应用研究》、《小檗毡Eriococcus berberisi雄虫形态及分化研究》获三等奖,《藏毯羊毛染色中天然植物染料的实验研究》获累进创新三等奖。我校以优异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并获得高校优秀组织奖的基础上,首次在全国赛事中进入终审决赛并获得二等奖,同时也是青海省在该项赛事中首次取得的最好成绩,实现了新的突破。
学校牢固确立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陆续推出了“学风建设年”、“教学质量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年”等主题活动,明确了“强化质量意识、确立质量标准、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逐步构建了教务管理、督导、评估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各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科学合理,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共发布督导信息八期,对7个部门和15个专业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均为合格。
制定 《欢迎使用亚博App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欢迎使用亚博App本专科教学管理要点》等文件,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学工作会议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编制与发布制度等,形成了“教学经费优先投入、教学工作优先研究、教学问题优先解决”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了“本科教学工程”实施力度,实行严格的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度”,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制度保障教学、经费支持教学、科研促进教学、全员服务教学的工作格局,使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
学校严格执行2010年修订的《欢迎使用亚博App教务管理文件汇编》,构建了教务处、教学督导组、院系和专家、同行、学生构成的“三线三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坚持和完善各项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检查制度、考试制度和监控制度,不断强化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教务管理工作井然有序,有效地保障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督导工作坚持在“导”上多下功夫,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课堂教学、教学文件、期末试卷、院系领导听课记录、教研活动、毕业论文(设计)前期检查和答辩等主要教学环节存在问题实行跟踪督导。对328门次课程的课堂与实验教学进行了842人次的教学评价,涵盖了工、农、医、管、生物等学科和公共基础课程;检查了院系(部)担任教学任务的51位院长、副院长和系部主任、副主任所授课程的52份试卷及105位教研室主任的105份试卷;对46个教研室、111门课程、430名教师进行了26224人次的评教,做到了医学教育网络评教全覆盖,收回有效问卷2286份,平均评价分为92.11分。通过“学生座谈会”和“学生信息员”制度反馈意见和建议2920条。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做到5个结合(随机与跟踪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教风与学风相结合、集中反馈与随堂反馈相结合、组织反馈与本人反馈相结合),旨在调动督导对象和所在单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和谐工作关系。
2013年学校组织专家对附属医院(实践教学)、图书馆(文献检索)、学生处(就业指导)、保卫处(军事理论)、经济学系、农林系、环境工程系7个部门开展了本科教学评估。至此,我校对所有直属院系部和承担教学任务的单位全部进行了首轮评估。
对“预防医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统计学”、“农学”、“植物保护”、“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园林”、“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5个专业进行了评估。同时,“预防医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6个本科专业接受了省教育厅专家组的评估,结果均为合格。
对2012年被评估的机械工程学院、水利电力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学院的评估整改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
2013届毕业生的总体知识满足度为78%;根据对用人单位历年的问卷调查与跟踪走访表明:用人单位对本校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贵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在单位总体工作表现如何?”提问时,分别有36.7%和63.3%的用人单位选择了“很好”与“较好”,没有选择“一般”、“较差”和“很差”的;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升学率为14.0%;毕业生从事“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职业类的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高于同类院校从事同职业类的毕业生,从事“建筑工程”职业类的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与同类院校从事同职业类的毕业生基本持平,从事“医疗保健/紧急救助”、“财务/审计/税务/统计”、“生物/化工”、“行政/后勤”、“销售”职业类的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均低于同类院校从事同职业类的毕业生。
2013年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75.46%。
2013届应毕业本科生2474名,实际毕业2324名,毕业率93.9%;2223名毕业生被授予学士学位,学位授予率89.9%。
表13 2013年应届本科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和就业率统计表
毕业生 本科生数 |
毕业率 |
学位授予率 |
就业率 |
|||
毕业数 |
毕业率 |
学位授予数 |
授予率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
2474 |
2324 |
93.9% |
2223 |
89.9% |
2142 |
86.58% |
2013届本科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1195人,考研255人,西部计划10人,应征入伍14人,初次就业率为87%。135名(学术型100名,专业型35名)学生具备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直推研究生资格,其中35名学生被清华大学等22所国内外知名“211”和“985”高校录取,100名被本校录取。
表14 2013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人)
免试推荐研究生 |
考研录取 |
毕业生党员数 |
||
总数 |
考取本校 |
考取外校 |
||
135 |
135 |
100 |
35 |
1025 |
学校紧密结合青海四大支柱产业和四大优势产业,紧紧围绕办学思路,进一步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的专业数分别占全校专业总数的37.3%、14.9%、17.9%、7.5%、16.4%、4.5%和1.5%。
进一步做好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华东理工大学对我校深层面的对口支援工作,推进学校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内涵、提高办学水准。
7.1.1 学科专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根据学校本科教学发展思路和青海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学科专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待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7.1.2 质量保障体系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学校虽然加大了教学管理的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但与现代高水平大学的服务质量保障体系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加强。
7.1.3 “五位一体”的评估工作有待一步推进
在加大院、系(部)本科教学评估和专业评估的同时,专业认证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
7.2.1 调整专业布局结构,强化优势特色专业
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布局及学科专业结构的意见》,围绕学校办学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和资源集聚力度,实现学科、专业上层次、上水平的目标,突出优势、彰显特色;重点支持新增专业和特色专业,促进学科、专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生成新的学科增长点;要在新能源光伏学科专业建设上有明显进展。
7.2.2 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2012版本科专业目录为依据,全面开展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订工作,制定本科专业及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深化“夏季小学期”柔性引智工作,以院、系(部)活动为主体,丰富校园学术活动。稳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草原师、兽医师)”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重视体育工作,积极开展大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锻炼,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改革,推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使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7.2.3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逐步完善教学管理、督导、评估“三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发挥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作用,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分类指导与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做好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准备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专业认证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